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
分类:

在对宇宙的亘古叩问和不断探索中
人类的勇气、智慧和坚持是永恒的赞歌
从2015到2025
是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与宇宙对话的十年
每一次的突破
都是对致远探索的深刻践行
也是对敢为人先的精神传承
星辰终将回应坚持,宇宙从不辜负热爱
未来,我们继续与光同行,驶向更远的星辰
探物十载,问天逐梦。9月20日,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成立十周年暨学科发展研讨会在珠海校区天琴中心隆重举行。全院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和关心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发展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中山大学陈春声教授、中山大学罗俊院士、中山大学杨清华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叶朝辉院士、中山大学张培震院士、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清华大学段文晖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贾金锋院士、华南师范大学王恩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院长董国轩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健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党委书记陶隽研究员、中山大学理学部主任王雪华教授、中国物理学会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理事长陈斌教授、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柳晓军研究员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物理类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和学术界专家学者、中山大学各职能部门、院系主要负责人、热心学院发展的捐赠人代表、学院原教职工代表、学院师生和校友代表等近300人出席本次大会。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党委海珊书记主持主题大会。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薪火相传・携手同行
杨清华常务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到场的嘉宾、校友、师生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充分肯定了学院在过去十年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希望学院继续传承“百年中大精神”,携手同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对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期待和明确要求:一是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聚焦“卡脖子”难题,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中大智慧”。二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打造国际一流的科研团队和育人平台。三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心怀“国之大者”、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栋梁之材。

陈春声教授作为亲历者回顾了建院之初与罗俊院士共同为天琴测距台站选址的经历。他充分肯定了学院十年来发展的成果,对以罗俊院士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并希望学院能够以此为基础,迈向更远未来。

叶朝辉院士深情回顾了天琴计划的艰辛历程,对学院取得的重要突破与标志性成果表示热烈祝贺。他特别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喻,强调深耕科研领域的重要性,举例罗俊院士所开展的引力波研究在喻家山和凤凰山交相辉映、形成“双星”文化。他希望学院继续坚守科学精神,加强合作,推动物理学科蓬勃发展。

蔡荣根院士向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全体师生致以热烈祝贺。他回顾了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希望物理与天文学科作为前沿学科,承载着国家科技创新的重任,期待学院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交叉融合的学科建设,勇攀科研高峰。

段文晖院士代表兄弟院系向学院表示祝贺,他肯定了学院在建设物理学和天文学两个一级学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国家重大需求导向下的学科发展规划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式”,并希望未来在更多研究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贾金锋院士代表兄弟院校向学院表示祝贺,他充分肯定学院十年来的学科布局与科研突破,并希望未来加强与大湾区高校的交流合作,共同建设科教创新高地,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韩占文院士以视频送祝福,表达对物天学院发展的期许。

中山大学1945级数学天文系校友、我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叶叔华院士为学院寄语,“探物问天,究理穷源”,希望学院继续求真务实,深耕不辍,谱写新十年的华章。

峥嵘岁月・初心如磐
物理与天文学院院长杨山清教授作学院发展情况报告。他回顾了学院发展的十年,是谋篇布局、奠基立业的十年,是立德树人、砥砺奋进的十年,是创新涌动、崭露头角的十年。学院经历了十年的栉风沐雨,形成了“123”中长期发展规划,构建了“两系一中心”的管理架构。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他表示,未来学院将系统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提升学科排名和影响力,持续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强化科研创新与平台建设。

大会上,杨山清院长代表学院为自建院之初就在学院工作的教职工代表何振辉教授、林伟鹏教授和梅健伟教授颁发了 “十周年服务奖”,感谢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奉献。

为感谢社会各界对学院发展的支持,中山大学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黄瑞敏主任代表学校为中大情教育基金会授致谢铭牌,感恩一路以来的携手同行。

硕果盈枝・星海扬帆
青年教师代表张雪峰老师、学生代表王莉同学以及校友代表陈紫欣也依次发言分享在学院工作、学习和成长中的感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与学院共同成长的故事和感受,表达了对学院的感恩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擘画宏图・再启新程
会上,学院隆重举行了中山大学天文台揭牌仪式。陈春声教授、罗俊院士、杨清华常务副校长、叶朝辉院士、张培震院士、蔡荣根院士、段文晖院士、贾金锋院士、陶隽书记和李语强副台长为中山大学天文台揭牌。从1927年创办国内首个天文学系,到如今位于凤凰山顶的中山大学天文台的落成,中山大学天文学科历经百年弦歌不辍。中山大学天文台将肩负起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双重使命,继续传承中大天文精神,以前辈们为榜样,力争再现昔日荣光,引领师生在探索宇宙奥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会后,学院组织参观中山大学天文台和天琴测距台站,本次活动也是中山大学天文台的首次正式亮相,这标志着这个全新的教学科研重器正式揭幕并投入运行。

当天,学院还举行了学科发展研讨会。罗俊院士、叶朝辉院士、蔡荣根院士、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代表及学院教师代表参会。

此外,学院举办了物理与天文学院十周年院庆暨2025年迎新回迁晚会和校友返校纪念活动等系列活动,共同庆祝学院成立十周年。


结语

十年很短,在宇宙的尺度里不及一瞬;十年很长,在物天人的奋斗中写满华章。回首十年奋斗路,学院取得的每一份成就,都凝聚着各方的深情厚谊与鼎力支持。下一个十年,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必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不忘初心,勇立潮头,探物问天,究理穷源,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